不可思议的旅程 : 第一部

星期六,也就是昨天,11月1号,因为碰上我难得的周末假期,所以决定来一段prison break。虽然翻版的"苏克雷"大只,但肌肉却不发达,再加上"迈克尔"跟"林肯",一部真实的越狱就上演了.哈哈。。

这次越狱的目的是要远离繁忙的都市,去享受宁静,舒适,清新的另一个天地.我们的目的地就是距离吉隆坡大约一个多小时路程之鱼米之乡-适耕庄(sekinchan)。

先来一个适耕庄的介绍。这个村庄坐落在雪州北部,若从吉隆坡出发,驾车大约需1小时30分至2个小时,先取道双溪毛糯走一段内陆公路,出了而揽,转进滨海公路,一路上会经过亚三爪哇、沙沙兰、瓜拉雪兰莪、丹绒加弄、东姑腊,一直北上,进入沙白安南县的第一个村庄,那就是适耕庄了。当天的行程因为没有计划的缘故,我们花了三个多小时,经过小园丘,树林,油棕芭,像胶园,舟车劳累,最后才来到这个小镇。

“渔米之乡”适耕庄因田地适合耕种而得名,但早一辈的居民,尤其是靠海一带的潮州人都习惯叫它“红毛港”。初期叫“红毛港”顾名思义,“红毛港”是指洋人聚居的海港。据说在英国殖民地时期,驻扎在适耕庄的英国军队(金发碧眼的红毛兵)是从渔村的海港登陆,当地捕鱼为生的潮州人因此叫此地为“红毛港”。那个年代,适耕庄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顺流而下的小型舢舨,一切的载运工作都通过水道,再从渔港登陆。当时的适耕庄市区,就集中在海口店铺区附近,即目前海口潮州会馆旧址的地段。认真算起来,适耕庄的外号并不止于“红毛港”,至少还有两个,其中一个是“玻璃厅”。这是由于当年适耕庄属瓜拉雪兰莪县管辖,一切有关政府官方文件的申请与批准工作,都在瓜拉雪兰莪的县办公署处理。在穷乡僻壤的小乡村里,处处是亚答屋,县办公署那栋以玻璃建造而成的政府办公厅,是村民少见且羡慕的建筑,因此,“玻璃厅”或“玻璃厅主人”的名称也因此而来。

适耕庄的另一个外号是叫16支,在马来西亚,“支”即是指“哩”。瓜雪的官方重地距离适耕庄刚好是16英哩,当地的福建人都爱称之为“16支”,久而久之,“16支”就成了适耕庄的另一个代号。直到现在,附近一带的年老居民仍然改不了口,一直以“16支”称呼适耕庄。至于目前最著名的“渔米之乡”雅号,则因地理环境而有。适耕庄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,一边是一大片辽阔平坦而肥沃的稻田,靠海的另一边则是鱼产丰富的渔港,要米有米,要鱼有鱼,物质不虞匮乏,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村庄,“渔米之乡”也因此扬名全马。

到适耕庄旅游,除了欣赏田野及渔村的乡野风光之外,旅客更不会忘记吃一顿美味可口的海鲜餐。这里的海鲜以独特口味兼便宜见称,使游客念念不忘。


by 乡村男孩. No Comments